悬殊的养老金待遇:不同职业身份不同价

宽客网,量化投资,宽客俱乐部

   

       中国社会保险制度下,各种保障制度之间存在严格的界限。以民众普遍关心的养老保险为例,不同职业身份的人享受着极为不同的保障待遇。

不同职业身份决定不同养老保险类型

       作为最明显的分割标志,职业身份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圈禁成不同的保障对象。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绿皮书》,中国不同养老保险制度由不同的主体构成。数据显示,企业职工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最大参保群体,他们共占据该险种参保人群的41.1%;而农民则以52.3%的比例支撑起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主要参保人员则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公务员,他们分别占据该险种的53.2%和23.8%。

       此外,对于商业养老保险和其他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公务员群体基本不参与其中,而个体户和企业职工则成为商业养老保险的主要购买者。

   

       不同养老保险类型带来悬殊养老金待遇

       《社会保障绿皮书》的数据显示,在农民、企业员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这三大群体当中,农民的收入最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收入最高。但养老金依然是农民领取的最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最高。相比之下,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及公务员的养老金平均在2000元左右,企业职工则不到1000元,农民甚至连1000元的一半都不到。更高收入者获得更多的养老金,这使得社保制度不但没有通过再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反而加剧了实际的不平等。

  

       在国家财政再分配的背景下,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均有政府补贴成分。然而,补贴程度存在极大差别: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个人不必缴纳养老金费用,完全由国家财政承担;国家财政对于企业职工的养老金补贴力度虽然在提高,但仍难弥鸿沟;而新农保政策下,2011年中央给予农民基础养老金的补贴仅每月55元。

       悬殊的养老金难以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生活

       社科院有关养老金评价的民调显示,有近8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者表示养老金不能满足生活需要,而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者中,则有56%持同样观点。对养老金最满意的当属机关事业单位的参保人员,他们之中,仅有3.8%的人认为养老金难以满足生活所需,而有80%和87.7%的人分别认为,自己领取的养老金是公平的,并且对于当前养老保险制度满意,这些比例均均明显高于其他参保群体。这表明,最需要养老保障的人正难以获得生活保障。

       在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前,人人平等。但从目前来看,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想要打破身份禁锢仍道阻且长。

  

宽客网,量化投资,宽客俱乐部
数据分析, 数据挖掘, 养老金, 养老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内容举报】进行投诉反馈!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