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阅读领域的“快商业”与“慢公司”

宽客网,量化投资,宽客俱乐部

文/倪叔

“某互联网巨头的数字阅读部门已正式宣布解散”这是自上周已来反复出现在“无谜”“脉脉”上的一条话题资讯,匿名用户的回复当中充满了:惊讶,惋惜,咒骂及幸灾乐祸。

这是一家擅于战略布局而闻名业内的公司,作为曾经与该团队有过多次接触的媒体人,倪叔既有黯然也有不解。

黯然是因为:倪叔亲眼见证过这个团队的成立,和他们一起探讨过宏伟的战略布局,了解其背靠资源的丰富,分析过其行之有效的推广手法,也见证其过百人的团队长期加班加点的努力……那是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团队。

但更多的是不解:不解那些激动人心的战略为何最终只是一纸空谈,不解那些在今天看来,依然显赫的品牌优势及背后资源都突然变得无足轻重,不解为何事情最终到了这个地步……但一切已经随着业务的解散而不复存在。

在倪叔眼中,这是一次在移动阅读领域中“快商业”的溃败。

数字阅读趋于稳定的产品周期,是“快商业”失败的根源

互联网对传统商业颠覆,大体来说还是基于关键技术的革新,从:纸质书到电子书的变革过程之中有三次技术变革:

第一次是:内容数字化,大量书本内容被数字化,从纸张上传到网络。

第二次是:电子墨水技术,数字化内容有一个过渡性载体。

第三次是:智能手机/平板的普及,大量的阅读场景发生了变迁。

但遗憾的是:没有发生第四次,改变的都是介质,而产品内核不变。

更关键的是:距今天最近的一次变化,也发生在3-5年之前,当时或许还能畅想未来,幻想新的变化。

而时至今天,传说中的:基于阅读的社交,基于版权池开发的-全产业链升级,均只是传说,资本市场已经逐渐没有了耐心。

战略是对终局的判断,作用是对拐点的预见和应对,对应趋于稳定的产品周期而言,拐点的消失导致战略的失效,是“快商业”失败的根本原因。

守着金山卖铁的行业短视,造就属于“慢公司”的机会

根据速途研究院最新发布的数据:到2014年底我国手机网民预计突破5.5亿人,阅读类App在手机网民下载App类型中占比仅次于游戏的的14.3%,以10.6%位居第二,这说明了:虽然“风口”已经消失了,但广阔的市场还在!移动阅读的需求旺盛,用户群体已经成熟了。

数字阅读行业的苦逼在于:从来不是难以获取用户,而是盘子大了却吃不到嘴里的窘境。和音乐一样,没有成型的商业模式,是大多数从业者最大的魔咒。   

如雷军,互联网就三大盈利模式:广告/电商/游戏,目前移动阅读行业最为广泛存在,也最被看好的模式:就是新闻客户端(广告)和云电子书城(电商),但其收入,大多连平台成本都无法填平。

因为缺钱,以至于从业者只看钱!对自主盈利的商业模式的盲目追求,是整个数字阅读行业,一直守着金山上卖铁的根源。

但殊不知:移动互联网自有其的商业逻辑:用户为王。

倪叔一直相信:数字娱乐业务(腾讯体系说法),电子书/视频/音乐/漫画,其命运都类似邮箱产品,必须得依靠于一个枝繁叶茂的本体才能存活,但其自身的使命很纯粹:就是足够多而好的内容,无干扰的体验,成为一款让用户喜欢的产品,来制造快乐!(娱乐行业的本质)

当市场热度褪去,行业周期趋于平稳,所有的宏伟战略,巨额预算补贴,海量资源支持,都随着眼球经济转移而烟消云散了。最终,有机会战胜一切的就只剩下:战略上的坚持与持续的精耕细作了。

而这样的胜利,属于网易、豆瓣等一干,习惯低调务实“独善其身”,远离热门概念,喜欢在细分市场配置重兵,徐徐图之、以慢打快,谋求颠覆式创新的“慢公司”们。
世界之窗, 互联网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内容举报】进行投诉反馈!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