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不减产与石油市场博弈论

2014年的油价变化,除去金融和投资市场的因素外,也需要从经济学角度,理解到如下的事实:此轮油价变化是市场结构变化对市场势力的定价权产生深刻影响的产物;而沙特阿拉伯等原油市场中得具有市场势力的垄断主体从我们熟悉的减产抬价策略向维持生产水平、保份额不保价格的策略转变,是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和需求侧情况变化下的经济选择。

本文认为:沙特等传统垄断者在原油价格下跌时不减产,是因为目前的市场均衡处于一个他们定价权较小的区间。而这些传统垄断者选择不减产,则是在目前市场结构下、从经济利益出发的策略。而沙特等垄断者在目前的情况下定价权较小,是由两方面因素造成的。首先,页岩油等非传统油采技术的进步和美国对海洋油井开采和出口管制的放松等改变了原油供给侧的结构,这种结构的改变削减了沙特等传统垄断者在某一价格区间内的定价权。第二,原油需求从一个刚性需求为主的时机转进一个需求弹性更大的时期,这进一步降低了供给侧垄断者们操纵价格的能力。

一、什么决定了定价权大小

定价权是指市场主体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在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一个具有市场势力的垄断者者降低供给会抬高市场价格。而价格的升高会刺激其他竞争者提高产量,并一定程度的减缓因为垄断者减产带来的价格上涨。但是,无论竞争者是否拥有市场力,市场价格都不会回到发生减产之前的水平。因此,即便有竞争者,垄断者每降低一个单位的供给仍会一定程度抬高市场价格。在经济学中,描述一个垄断者减产量和市场价格之间响应关系的曲线,叫做该垄断者的剩余需求曲线(residualdemand curve)。决定这个垄断者定价权大小的,就是这条曲线的弹性或说陡峭程度。一个垄断者的剩余需求曲线越陡峭,该垄断者操纵市场的能力越强。

决定一个垄断者的剩余需求曲线陡峭程度的,是其他竞争者的边际成本曲线和消费侧的弹性。当其他竞争者的边际成本曲线陡峭时,该垄断者操纵市场的能力较强,亦即有较大的定价权。这是因为要填补该垄断者减产所空出的市场份额,需要调动生产成本贵得多的技术,因此价格会有大的抬升。另一个决定垄断者的定价权大小的,是消费侧的消费弹性。如果轻微的价格上涨就会让消费量锐减,则供求同时下降情况下,市场价格即使上涨,也幅度有限。这时,垄断者的定价权就小,操纵市场价格能力弱。即便它强行大幅抬升价格,其通过抬高价格获得的利润也会远不及因此丧失市场带来的损失。

二、原油市场中供给侧垄断者的定价权弱化

实际上,在原油市场中,供求双方都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这才是油价下跌背景下沙特等垄断者不减产的根本原因。本文要特别强调,是弹性而非量的变化,造成了沙特等原油市场中的传统垄断势力采取不减产、保份额的策略。

图一中得曲线一定程度的反映了过去五年间原油市场生产边际成本曲线的变化。如图所示,正是由于过去五年页岩油等技术进步和美国对海上石油开采和出口管制放松,原油市场供给侧的边际成本发生了较大的结构性变化——亦即成本曲线在60-80美元的区间内变得非常平坦。这样的变化意味着垄断者要在这个区间内操纵市场价格,难度大为增加。到了2014年,要再这个区间内减产抬价,垄断者需要削减的产能是巨大的,这在当下很难符合产油者的利益。

图1. 过去五年主要非稳产石油供应者盈亏平衡平衡变化

(图源:高盛公司,http://www.zerohedge.com/news/2014-10-14/if-oil-plunge-continues-now-may-be-time-panic-us-shale-companies

许多分析将目前油价的下跌和沙特等国不减产的决定,归因于中国等原油主要消耗国的需求降低或增长不如预期。但笔者认为真正造成沙特等国不减产决定的,是因为目前原有消费进入了一个对价格敏感、弹性大的时期。造成原油市场消费侧弹性增大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比较显著的包括:1.炼油产能的扩大和分布区域变化。华尔街日报就认为,前期因高油价带来的炼油产能扩大,迫使沙特等国不得不维持产量和低价,以保证下游的炼油产业在石油产品需求疲软的时期不会因为原油价格高企而萎缩。而在炼油产能扩大主要发生在中东和东亚地区。2.美国原油进口的价格弹性增大。由于页岩油技术进步和海洋油采管制的放松,美国在原油供给渠道方面有了更多选择。如果沙特等国际原油市场中的垄断者抬高价格,美国大可以选择更多的一来本国的原油开采。实际上,如果不是沙特等国的不减产决定,2014年美国原油进口恐怕不会在今年保持稳定,而会继续延续过去几年持续下跌的趋势(如图二所示)。3.中国原油进口的价格弹性增大,正如孙通和王健在《谁动了我们的油价?》一文中所示,中国原油进口的去向产生了变化。石油最终消费的比例下降,而储存量上升。因为库存需求和最终消费需求的弹性差异,所以这一变化使得中国对原油需求的弹性变大了。

图二:美国原油每月平均日进口量

(数据来源:美国能源信息署EIA)

三、不减产策略并非沙特的主动选择,而是被动响应

本文不能同意沙特在低油价不减产是为了死磕美俄页岩油的说法。相反,沙特“他不减产的原因是市场决定的,而非欧佩克产油国的不配合使得欧佩克国家无法减产”的说法是可信的。沙特的不减产只是在市场结构产生根本变化后,不得不的经济选择,而非政治考量。本文之所以认为油价下跌很难解释为是沙特发动的针对页岩油的歼灭战。是因为即便油价下跌在当下打击了投资页岩油新井的热情,给投资者带来短期困难,但长期并不可能歼灭页岩油技术,也不会使其技术倒退。这是因为页油价的技术进步已经使其资本成本大幅下降,而恢复能力大为增强。

而其他乏充满戏剧性的解释。比如,油价下跌是美国针对俄罗斯在乌克兰行动的制裁等,则严重证据不足。因为原油市场的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在原油市场市场集中度相较1970年代大幅下降的今天,要如此长时间、大幅度的压低原油价格是困难的。

四、结论

沙特等传统原油市场的垄断者在价格下跌时不减产,为我国进一步深刻认识能源市场经济学逻辑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案例。这个案例告诉我们:1.减产保价并不是垄断者操纵市场(或说形式定价权)的唯一策略;2.垄断者的定价权是随着市场结构的演化而不断变化的;3.在相同的市场结构下,垄断者操纵市场的策略是随市场情况而变化的。
数据分析

原文发布于宽客论坛,点击阅读原文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内容举报】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